“我们要在地上建筑起天国。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这首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闪耀着马克思伟大思想的影子。海涅和马克思有着怎样的关系?马克思学生时代是个怎样的人?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导师,他的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6月5日下午,一幕幕情景剧在A3-210教室上演:资本家、刽子手、运动领袖、受压迫的工人……永利学生党员用诗歌、戏剧、朗诵、讲故事等方式,触摸着马克思。
故事演绎大赛,“神会”马克思
原创诗歌《马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青年的视角唱出来;《马克思勤勉学习》情景剧,演绎了一代伟人马克思在波恩大学选修9门课勤勉学习以至于晕倒的经历;《世纪友人》情景故事展,则还原普洛可甫咖啡馆见证两位革命家志同道合开启革命征程的伟大瞬间……永利学生党支部6支队伍45名党员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讲述着马克思的故事,表达他们对伟人的敬意。
这场活动从发起到组队、彩排、复赛再到决赛汇报,历时50天。让学生党员化身宣讲者来讲述马克思对青年学子理论水平的提高有什么帮助?正如工商二支部的新发展党员王佳佳所说的那样:“故事演绎大赛让我们在学习马克思生平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他的思考和选择,是一种特别棒的体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的认识”。
马原知识竞赛,“领悟”马克思
孜孜以求,好学乐道。5月31日晚6点整,我院组织部和纪检部热情携手共同策划的永利“你好,马克思”系列活动暨首届“一站到底”知识竞赛决赛在学术报告厅火热开赛。“一站到底”百科知识竞赛集知识性、挑战性、趣味性于一身,党章党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对青年学子的寄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事政治及综合知识等同台抢答。通过初赛的激烈选拔, 6支队伍的16位选手最终脱颖而出,最终入围决赛。决赛以竞答的方式进行,采用一站到底的形式,关卡设计颇有创意,分必答题、风险题、抢答题三部分,环节紧凑,趣味盎然。现场充满智慧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
在决赛中,选手们激烈比拼的同时还设有场内向观众求助的环节,充分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大家踊跃参与,现场欢笑不断,气氛活跃。
深耕经典著作,“致敬”马克思
5月8日,辅导员李义唯老师为新发展党员上了一堂《4个词看青年马克思,6个字争做“三有”新青年》的主题党课,她从“起——马克思的中学论文看青年马克思的追求;承——博士论文看人类解放路径的探索”着手,通过对五四青年的初心和使命的讨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理论,倡导在座青年党员争做新时代有志、有知、有为“三有”青年。
5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江宏博士做客管理,给近200名学生党员做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讲座,他着力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一书,并从为什么要重读、中国人是怎样接触到这本著作、《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问题与思考、当代价值等五个部分阐释了《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他指出,《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具有当代价值,“两个必然”的思想没有过时,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超前反映,《宣言》关于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建,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
党务秘书组负责人鲍海康表示,两场讲座刷新了同学们对马克思的认知,“原来马克思作为时代的伟人、革命的领袖,并不是偶然,他在17岁就立下了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职业目标。反观我们现在很多同学,尤其是青年党员同志,在人生目标的树立上还是比较迷茫和自我,李老师和江老师的两堂课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相对鲜活和全面的马克思,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
校党委副书记王军高度赞扬了永利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他指出:“朗诵、原创诗歌、讲故事、情景剧、知识竞赛等等方式,都是学生触摸马克思、向马克思致敬、表达对革命领袖敬意的真情展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逐渐步入浅层阅读的时代。青年学子尤其是青年党员,要静下心、沉住气认真阅读经典。”“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王军建议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着手,去找方法、找思路。“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擦亮眼睛、涵养思想、深化认知。尤其是《共产党员宣言》,包括前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视角去读当代马克思。” 最后,王军借用“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要求寄语青年学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成为有意义的人”。
